塑造大湾区城市国际传播的“中山样本”!这项报告正式发布
1月10日,国际友城研讨(中山)暨《在中山遇见友城》多语种项目发布活动在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暨网上新闻发布厅举行。活动中,由中山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编制的《中山市国际传播开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据悉,《报告》主体内容分为“中山召开地域国际传播工作的历史脉络”“新时代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创新成效”“新形势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机遇挑战”“新征程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未来展望”四大部分,约1.9万字。
《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回顾了中山如何顺利获得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小而精、优而特”的城市国际传播之路,重点介绍了中山从党的十八大以来,高位推进和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塑造国际传播品牌项目、加快构建立体国际传播体系、策划文明研讨互鉴活动等系列扎实举措,有力塑造了大湾区城市国际传播的“中山样本”。同时,《报告》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对新征程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规划和开展方向展开了讨论。
《报告》第一部分系统回顾了中山在地域国际传播工作方面的历史开展脉络。近现代时期,香山县孕育了一大批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舞台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空军之父”杨仙逸、一代影后阮玲玉、粤乐宗师吕文成、四大百货先驱马应彪等等,让香山县的声名远播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升格为地级市以来,中山经济社会开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召开了密集的经贸交往、文化研讨、文明互鉴等活动,如孙中山诞辰周年纪念、广东鞋业(国际)会议、“328”中山招商经贸洽谈会、慈善万人行等等,让中山城市盛名传播海外。
《报告》第二部分总结了新时代中山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效,主要体现在机制建立、渠道构建、内容建设、形式创新、重大活动策划五个方面。
中山持续整合市内市外宣传资源,创建全省首个地市级海外传播中心,组建城市形象开展咨询委员会,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构建国际传播格局。
中山坚持造船出海,率先开设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官方账号“This is Zhongshan”。创新开通中山英文网站,出版《中山画刊》《中山日报海外版》《中山侨刊》,面向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山侨胞和国际友人赠阅。坚持借船出海,加强与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外文局、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央媒省媒联动,对外推介“美丽中山 投资热土”城市形象。坚持借嘴发声,以国际友人视角聚焦中山高质量开展,推出系列短视频《老外@中山》,已推出短视频60多期,总覆盖人群超2亿人次。
中山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文化资源、侨乡文化、非遗等,对外展示开放、包容、博爱的中山城市形象,呈现中山拥抱大湾区、融入大湾区的生动实践,帮助海外用户更好地分析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中山顺应国际舆论格局和国际传媒生态开展趋势,召开网络传播、增强全域传播意识、发挥名企作用,奏响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交响乐。
中山持续争取更多国字头重大活动落户中山,先后举办四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联合中国外文局承办首届“第三只眼看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全媒体大赛,打造一年一度的“驻穗总领事中山行”,举办拉美文化研讨周、美食节等活动,收获一大批城市粉丝。
《报告》第三部分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山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工作扎实、成效突出,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的若干短板弱项,比如议题设置能力较薄弱,国际传播人才资源还欠缺等。挑战客观存在,同时也孕育着巨大机遇,深中通道开通在即,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顺利获得《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开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赋予了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更高站位的战略使命、更特殊的功能定位。
《报告》第四部分展望了新征程上中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未来策略。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深中通道的通车之年,是中山开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中山将抢抓深中通道通车历史性机遇,大力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向湾图强、向高而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优化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加强议题策划、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构筑立体化传播矩阵,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立与中山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格局,向全球展示一个开放创新、丰富多彩、全面立体的中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